“克里姆林宫老城”

Close

19世纪初是克里姆林宫珍宝命运的转折时期。1806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签署了管理及按规章完整保存工坊及兵器库中所珍藏古物条例的命令。同年,在圣三一教会会馆以及沙皇鲍里斯宫的原址上开始动工兴建博物馆专用屋舍。1810年,施工完成,博物馆正面装饰有以国家历史为题材的浮雕,檐墙上则是俄罗斯杰出的启蒙运动家的雕像。建筑师叶戈托夫在博物馆、圣三一塔与军械库之间打造了一片不大的广场,命名为圣三一广场。

但新址未能很快辟为博物馆。1812年6月,拿破仑军队越过俄罗斯国境。俄军在后撤时不得不撇下莫斯科。沙皇的宝藏被转运至下诺夫哥罗德。只是到了1814年,经修复之后,俄罗斯首座国家历史博物馆才正式揭幕,名为莫斯科兵器库。王位标志、王冠、加冕朝服、金银餐具、沙皇私人物品、古老兵器、波尔塔瓦战役战利品和1812年卫国战争文物面向广大观众开放。

被焚毁、遭抢掠但从未屈服的古都,激发了国民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人们不仅希望在废墟上重振城市,还试图保留其建筑的历史特点以及建筑风貌的独特之处。俄罗斯所有的顶尖建筑师均参与了莫斯科的重建工作。被炸毁的宫墙、塔楼、军械库、圣母升天钟塔和伊凡大帝钟楼的费拉列特附属楼均得以原样复建。克里姆林宫内被毁、受损的教堂及修道院也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1838-1851年,根据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命令,克里姆林宫里新增了一处“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新宫廷建筑群。它包括在冬宫原址上兴建的大克里姆林宫、大公宅院以及莫斯科兵器库博物馆更方便、更壮观的楼宇。建筑师托恩在古老的俄罗斯国家元首大院内施工,并充分考虑到了历史沿袭下来的规划及建筑。他得以非常和谐地将新建筑与15-17世纪独具一格的老建筑菁华统一起来。在动工之前,首次展开了对古老教堂及宫殿的修复。新建筑组成了莫斯科唯一一座历史主义风格的广场。它被称作大宫广场,或是皇家广场。

大宫广场东部的一片区域在奉旨拆除后变成空地,得名为骑兵练兵场,19世纪,这里是举办阅兵之地。1898年,亚历山大二世的纪念碑在此落成。三面皆被有楼梯的长廊环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愈发被视为历史及文化丰碑。兵器库、克里姆林宫大教堂和大牧首圣器陈列室的珍宝更经常地参加全俄以及全球各类展览。

对于俄罗斯而言,1913年无疑具有纪念意义:它是莫斯科从武装干涉者中解放出来300周年,也是罗曼诺夫王朝统治300周年。后一个纪念日庆祝得尤为铺张奢华。在克里姆林宫奇迹修道院的都主教起居室,一场荟聚全俄各地众多修道院及教堂17世纪奇珍异宝的展览揭幕了。它引起了如此之大的社会反响,以至于当年还通过了决议,将在克里姆林宫附近开设一处教堂古物及古迹博物馆,展出大牧首圣器收藏室及图书馆中的珍宝。然而,上述计划因1914年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爆发而未能付诸实施。不过,这一想法并未偃旗息鼓,1916年,它甚至变得更为宏大,即把整个克里姆林宫打造成为“艺术及古文物之卫城”。然而,随之而来的1917年给莫斯科及克里姆林宫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