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蜡烛不熄灭…”

Close

1365年克里姆林宫因一场火灾而遭受重创。年轻的德米特里大公决定在博罗维茨基山岗用石头筑防御工事。1367年的整个冬天工人都在用雪橇从距莫斯科30英里外的米亚奇科沃村搬运石灰石,春天开始动工建造。竣工后城墙和塔楼在莫斯科的中心拔地而起,这是东北罗斯的首个白石要塞。

研究者认为,红场一侧带有护城河的城墙高耸,呈锯齿形。白石克里姆林宫大概有8或9个塔楼,有5个塔楼可通行,其中3个通往红场方向。

克里姆林宫的区域延伸至山脚处,因此城墙南端从山岗边缘下移至莫斯科河沿岸。

德米特里大公将一系列公国并入莫斯科,在与金帐汗国的关系上转变为摆脱枷锁而公开斗争并停止向其缴纳贡赋。马迈汗以大举进军罗斯作为回应。

1380年9月8日,在位于顿河与涅普里亚德河交汇处的库利科夫原野上,罗斯军队与马迈汗大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鞑靼人一败涂地。几乎整个东北罗斯都站到了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的旗帜下,凭借这场辉煌的胜利他赢得了“顿河王(顿斯科伊)”的称号,并以古罗斯最伟大将领之一的身份载入史册。库利科夫原野上的胜利令罗斯民族重拾对自己实力的信心。莫斯科公国的领土大幅扩张,首都人口得到增加。

1382年鞑靼人再次入侵莫斯科,莫斯科不得不重新缴纳贡赋,但负担已经减轻。莫斯科的日益强大体现在德米特里·顿斯科伊自己颁布诏书上,他第一个将大公封号自主传给后人。莫斯科逐渐被视作俄国大地的古老中心基辅和弗拉基米尔的继承者,到15世纪初时,克里姆林宫里建造的全是具有首都特点的建筑群。

作为克里姆林宫文化中心的大教堂广场以西坐落着莫斯科大公的庭院(庄园)。它包括木制塔楼和宫殿、14世纪末的白石报喜大教堂——大公的家庭礼拜堂、1393-1394年的圣母圣诞教堂和各种日用房屋。这里还有伊凡一世时期建造的主显圣容大教堂。在圣母升天大教堂外建有罗斯都主教的院落,从彼得都主教开始历任都主教一直居住在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阿列克谢都主教设立了奇迹修道院,1365年那里建起了石筑的天使长米迦勒奇迹教堂。1407年在它后面靠近克里姆林宫的弗罗洛夫斯基正门(17世纪起更名为斯帕斯基)处,

大公夫人叶夫多基娅成立了主升天修道院,它在18世纪初以前是大公夫人和女皇的墓地。在圣约翰教堂和奇迹修道院之间出现了克里姆林宫的另一个广场——伊万诺夫广场。克里姆林宫里还出现了莫斯科近郊圣三一修道院(现今著名的谢尔盖圣三一大修道院)的居留地,修道院院长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在罗斯精神的复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克里姆林宫整个东北部都是大公亲信、服务人员和富商的庄园。石头建筑令克里姆林宫显得更加富丽堂皇,这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并使其从莫斯科全市的木制建筑中脱颖而出。

1404年塞尔维亚修道士拉扎里在克里姆林宫的塔楼上安装了时钟。这是罗斯的第一个城市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