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沙皇国”的最后一个世纪

Close

戈杜诺夫沙皇去世后,1605年俄国爆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出现了伪沙皇和外国干预势力。1605-1612年史称大动乱时期。

1612年波扎尔斯基大公和来自下诺夫哥罗德的商人米宁率领民兵与波兰人激战,解放了被侵占的莫斯科。

1613年初,全俄缙绅会议在克里姆林宫的多棱宫成立,推选16岁的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从此开始了统治俄国300年的新王朝。1635-1636年,奥古尔佐夫、康斯坦丁诺夫、沙鲁京和乌沙科夫为米哈伊尔沙皇打造了带有接待大厅和寝宫的沙皇私人宫殿。

17世纪充斥着各种事件,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称之为“叛乱”世纪。他们指的不仅是起义与战争,还有俄国的社会生活。17世纪中叶出现了深刻的意识形态危机,史称分裂运动。其原因是俄国教会的改革。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之子阿列克谢沙皇面前的红人、牧首尼孔在沙皇的支持下极力推动改革。

1652-1656年,尼孔在担任莫斯科和全俄罗斯牧首时期,在克里姆林宫重建了牧首宫。令同时代人啧啧称奇的是宫殿的仪式大厅——十字厅,此处被用来召开教会会议和宴请贵宾。宫殿的石头大厅中存放了牧首圣器收藏室的珍品,其珍贵程度不比沙皇国库逊色。

尽管中世纪的日常生活鲜有变化,但17世纪新欧洲文化的元素开始渗透进来。阿列克谢沙皇时期人们开始钟情于戏剧。为让宫廷剧团演出,阿列克谢沙皇的岳父、大贵族米洛斯拉夫斯基动用了克里姆林宫的建筑,即历史上有名的娱乐宫。

阿列克谢在位时,国家机器也迅速发展。1675-1680年沿山岗边缘修建了新的二层衙门大楼,从天使长大教堂几乎延伸至斯帕斯基塔楼。伊万诺夫广场的建筑群就此成型,相对的一面盖起了奇迹修道院的新建筑和教堂,构成了靠莫斯科河一面克里姆林宫的最终全貌。

17世纪20-80年代,克里姆林宫的拐角和通行塔楼(除秘道塔楼和尼科利斯基塔楼外)盖上了蓬顶。间隔塔楼和靠河一面的塔楼加盖了低矮的看台,这样不会遮挡克里姆林宫各个大教堂和宫殿的视野。

17世纪末克里姆林宫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建筑群的原始之美和表现力不仅令同时代人赞叹有加,还使其能与圣城耶路撒冷媲美。

俄罗斯历史上的中世纪连同它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以及世界观,随着17世纪的结束而终结。

“金色圆顶之母莫斯科”完成了扩展疆域和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任务。